茂名籍著名僑領李孝式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
8月21日,茂名僑界傳來喜訊,茂名籍著名僑領李孝式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紀念他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中的杰出貢獻。
據(jù)了解,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時,雪蘭莪華僑被組織起來成立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李孝式被推舉為會長,他帶頭捐出了六個錫礦和吉隆坡兩地錦綸泰所有能動用的資金。1938年,陳嘉庚在新加坡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李孝式也是常務委員之一。
在他的號召與帶動下,第二任妻子關小舫也跟一群進步華僑教師一起,響應宋慶齡在香港倡導的“一碗飯”運動,去到各個學校聯(lián)絡老師和學生,開展“捐獻一個面包”活動,組織進行各種義賣,為雪蘭莪籌賑分會籌募義款。兒子李劍橋在學校發(fā)起的捐款活動中,捐掉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他成立的雪蘭莪籌賑分會,為“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委員會”籌得義款總共超過一千萬元,當時馬幣與國幣的匯率差不多是1:10,如此兌換,相當于1億國幣。
李孝式除了全力為籌賑會籌款,還率先發(fā)起抵制日貨運動。為了支持南僑機工隊,還賣掉了他剛剛去世的父親生前送給他的車,四處向朋友推銷他的藏酒。為了每個月都給籌賑會省下他認捐的兩千元“常日捐”,妻子關小舫不僅賣掉了自己的首飾,還連家里的用人都辭退了,每天自己買菜做飯,像樣的衣物也都捐到婦女會。
在馬來亞淪陷之前,李孝式乘船離開赴往印度,之后他又啟程回中國重慶參加抗日運動。李孝式在中國抗日第三戰(zhàn)場滇緬前線呆了近三年,主要從事情報和對英美盟軍的聯(lián)絡工作。英政府授予李孝式上校軍銜,他受到了中、美、英、馬、文萊首腦的倚重。李孝式利用這個關系,收集了很多情報,事關抗戰(zhàn)大計都是李孝式在第一時間通過通報消息向重慶方面匯報。在此同時,李孝式還用很多時間部署滇緬公路的修復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孝式返回馬來西亞創(chuàng)辦了《中國報》,使炎黃文化在華僑中不致中斷。
市僑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李仲表示,著名僑領李孝式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是黨和政府對茂名僑界的認可,極大鼓舞了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全市僑界要以此為動力,為進一步推動茂名高質量發(fā)展積極貢獻僑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