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僑聯堅持黨建帶僑建 做實做細維護僑益、為僑服務 助力“僑都賦能”
依法維護僑益、為僑服務是僑聯組織的重要職能。江門市僑聯堅持黨建與業(yè)務發(fā)展“同頻共振”,深入落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緊緊圍繞市委“僑都賦能”工程,以高質量黨建成效引領涉僑法律服務走深走實,樹立“大僑務”理念,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主動擔當作為,針對疫情形勢下僑胞回國辦事難、對法律法規(guī)了解不深、合法權益維護難等痛點、難點,全面打造為僑服務品牌,依法維護廣大僑胞權益,切實增強海內外華僑華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統籌部署,工作站位體現“高度”
一是夯實維護僑益工作根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僑聯、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僑聯有關文件,江門市僑聯與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8年共同出臺《涉僑糾紛訴調對接工作規(guī)范(試行)》,推動縣級僑聯與當地法院成立涉僑糾紛多元化解領導小組,完善為僑服務、維護僑益的工作機制,提升僑都維護華僑華人合法權益功能。二是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統戰(zhàn)、人大、政協、僑聯、致公黨“五僑”聯席會議制度,各涉僑部門均開辟涉僑事項“綠色通道”,開設專區(qū)、專窗、專崗,形成了黨委牽頭、各部門通力協作的涉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格局,為依法維護僑益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三是完善僑聯信訪協調機制。組建僑聯信訪工作隊伍,加強與有關職能部門對接,提高涉僑信訪處理效率。去年以來處理僑界群眾來信來訪700多件(次),涉及僑房權益、華僑回國定居、入學教育、困難救濟、疫苗接種等問題。
二、融合推進,服務手段展現“廣度”
推動黨建和業(yè)務深度融合,防止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兩張皮”現象,讓黨建引領長效機制成為業(yè)務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助推器”一是健全為僑服務組織。以“村村有僑、家家涉僑”為目標,在全市范圍內建立黨建帶僑建點437個、僑聯組織986個、涉僑法律服務工作站1402個,僑胞之家陣地246個,搭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xiāng)區(qū)域的基層涉僑服務網絡。二是緊握維護僑益抓手。主動與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江門市司法局建立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聯合江門市司法局、江門五邑公證處創(chuàng)新推出涉僑遠程公證服務,為海內外僑胞提供出生公證、親屬關系公證、婚姻狀況公證、委托購房公證等事實類公證服務。組建8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實現縣以上全覆蓋,共有委員152名。創(chuàng)建江門市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服務站,將工作手臂延伸至基層,直面僑界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糾紛化解、普法宣傳等涉僑法律服務,助推華僑華人公共法律服務國家平臺建設。三是豐富法律服務載體。與江門市司法局共同建設離岸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打造江門國際仲裁中心和域外法律查明機構,為僑界群眾提供涉外法律咨詢和法律業(yè)務辦理。在鶴山建立中歐合作區(qū)涉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在恩平成立華僑華人法律服務中心,提供法律咨詢、訴訟指引、法律援助、糾紛化解等涉僑法律服務。
三、銳意創(chuàng)新,品牌打造實現“精度”
江門市僑聯始終堅持以黨建帶僑建的工作理念,切實維護華僑華人合法權益。一是堅持“法+僑”,打造涉僑糾紛多元化解遠程平臺。在江門全市范圍內建立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45個,特邀社會各界調解員57名,近三年調解涉僑糾紛案件852件。在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等海外國家設立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遠程調解涉僑民事案件122宗,新會法院涉外離婚調解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在線多元調解案例。二是推進“檢+僑”,創(chuàng)建“檢僑聯絡站”。全市建設“檢僑聯絡站”3家,其中,江海區(qū)檢僑聯絡站為全省首創(chuàng),實行“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協助辦理”,暢通來信、來訪、來電“綠色通道”。江門“檢+僑”工作模式在中國僑聯十屆五次全委會上得到中國僑聯領導肯定。三是深化“司+僑”,打造涉僑遠程公證品牌。創(chuàng)新推出涉僑遠程公證服務,運用人臉識別、加密電子簽名等先進技術,為海內外僑胞提供出生證明、親屬關系、婚姻狀況、委托購房等公證服務,實現“一次不跑”線上辦理。推動江門五邑公證處入選司法部、外交部海外遠程視頻公證首批試點,服務范圍覆蓋五大洲。四是推進涉僑立法和服務平臺建設。與江海區(qū)人大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發(fā)揮江海區(qū)全國人大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常態(tài)化組織僑胞參與涉僑立法聯系和服務工作,助力《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qū)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guī)出臺,推進華僑權益保護地方立法先行先試,為全國涉僑法規(guī)建設提供“江門經驗”。
四、排憂解難,惠民舉措呈現“溫度”
江門市僑聯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提高為僑華僑華人維護權益的服務水平。一是以“入籍”為突破口。江門市僑聯黨員干部針對恩平籍委內瑞拉華人入中國籍及回國定居難問題,積極爭取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等部門支持,推動國家移民管理局和省僑辦修訂申請審批辦法和回國定居實施辦法,集中清理入籍申請1200多件,去年辦理華僑回國申請約1000件。二是以“求學”為切入點。聚焦華人子弟參加高考難等問題,爭取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高校支持,為我市44名外籍生圓大學夢。主動溝通教育部門,幫助近1萬名“洋學生”享受與國內學生義務教育“同待遇”。三是以“健康”為大前提。與江門市人民醫(yī)院共同打造華僑華人健康管理中心,為華僑華人、歸僑僑眷提供預約掛號、就診咨詢、網上義診、住院辦理等貼心服務,暢通他們就醫(yī)就診和參加體檢的綠色通道。四是以“護僑”為關鍵招。與江門市稅務局合作建設江門市華僑華人稅務服務中心,設立專家服務崗、外語服務崗、法律服務崗、青年服務崗等4個專崗,為僑胞提供疑難解答、稅法查詢、涉稅翻譯、一站式辦稅等個性化服務。協助市司法局做好人民監(jiān)督員、仲裁員換屆工作,推薦僑界人民監(jiān)督員人選5名,推薦僑界仲裁員人選3名,建立僑界監(jiān)督員、調解員、仲裁員信息庫,進一步加強法律監(jiān)督,切實維護海外僑胞合法權益。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全市范圍內組建8個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實現縣級以上全覆蓋,共有委員152名,其中黨員26名。五是以“扶貧”為落腳點。設立“歸僑僑眷困難救助基金”,做好困難僑胞、歸僑僑眷“送溫暖、獻愛心”工作,近三年走訪重點僑戶、僑界貧困群眾2851戶,發(fā)放慰問金436.7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