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僑聯(lián)主席黃志堅在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七屆三次理事會分組討論上的發(fā)言引起關注
???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華僑華人智庫主任張春旺代表理事會從推動僑研所改革重組,創(chuàng)新習近平僑務思想研究,加強學術交流、繁榮學術、深化研究合作,辦好“一刊一訊”、打造精品書籍,推動學術研究與僑務工作相結合,積極參與中國僑聯(lián)中心工作六個方面回顧總結了學會過去一年的工作與成績。他提出了學會來年的工作構想:一是要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要任務,推進習近平僑務思想研究中心建設;二是要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推進華僑華人智庫建設;三是要以樞紐平臺作用為引領,進一步推進華僑華人研究走向深入;四是要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中心,抓好重大科研項目研究;五是以繁榮學術為己任,推進開展多種類型學術交流活動,六是以學術質量為根本,扎實開展華僑華人研究文獻出版工作。他對貴州省僑聯(lián)和遵義市僑聯(lián)在組織和籌備此次會議中的認真、細致工作表示感謝,并對學會理事關注的幾個問題作了說明。
??? 在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與會人員圍繞華僑華人與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華僑華人與僑鄉(xiāng)社會發(fā)展變遷、華僑華人與中外友好交往、華僑華人與中外文化交流、華僑華人與知識技術的引進、華僑華人與中國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改革開放對華僑華人生存發(fā)展的影響等議題,分四個小組進行了熱烈的交流研討。
??? 肇慶市僑聯(lián)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七屆理事會理事黃志堅圍繞肇慶僑史的實際進行發(fā)言。他說,肇慶市的“僑”文化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但肇慶市華僑歷史文化方面的文獻資料比較匱乏,雖有少量關于華僑歷史的記載,但是有關記載主要從宏觀上進行概括,有些記載比較零散,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和專門的僑史整理。肇慶僑史研究工作有三個方面值得重視和研究:一是南方大學華僑學院500多歸僑學生響應號召祖國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們到封開、德慶土改,并留下工作直至退休,把青春和所學的知識奉獻給山區(qū),他們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值得深入挖掘他們的共性和個性,讓更多人了解和重溫那段難忘的歷史。二是僑批文化活化石——澳洲要明同鄉(xiāng)會金山莊的前世今生。僑批文化現(xiàn)象在高要宋隆地區(qū)也有過百年的歷史,是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澳洲泰來有限公司、澳洲和興有限公司依然在香港和高要區(qū)回龍鎮(zhèn)設有辦事處,仍然保留了原有的經(jīng)營模式,為旅澳鄉(xiāng)親提供服務。三是會寧人移居馬來西亞砂拉越,并建立廣東巴(廣東懇場),在當?shù)厣毖?。肇慶市僑聯(lián)于2013年10月開展《廣府華僑文化研究——肇慶篇》研究工作,分別從廣寧人移居馬來西亞的原因,以及馬來西亞廣寧僑民在馬來西亞的生活和發(fā)展兩方面著手,完成了《從全球視野角度分析近代廣寧人移居馬來西亞》、《略論馬來西亞廣寧僑民的生根與鑲嵌》兩篇系列論文,并在重點期刊《東南亞縱橫》雜志發(fā)表。
??? 黃志堅主席的發(fā)言引起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李安山的高度重視,會議期間專門推薦研究澳大利亞華僑歷史的專家——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副會長、江蘇師范大學教授張秋生;廣東工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研究馬來西亞僑史的專家齊順利分別與黃志堅主席就我市的僑批文化、旅馬華僑歷史等研究進行初步交流。
??? 在閉幕式上,會議通報了各組的討論情況。五邑大學廣東僑鄉(xiā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在會議總結中表示,學會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求真務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二是對接國家戰(zhàn)略,將學術研究與國家大戰(zhàn)略充分結合;三是開門辦學會,積極與其它機構協(xié)同,圓滿完成學會任務;四是抓好基礎學術研究,學術成果豐碩。他表示,大家高度認同《學會工作報告》提出的來年工作構想,對學會未來充滿信心,隨著我國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履行學會的職責,需要更多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 此次會議是學會理事會議首次在西部舉行,開創(chuàng)了學會工作的新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